水溫太熱、吹太久、隔天塌?冬天洗頭常踩的三個小地雷
水溫太熱、吹太久、隔天塌?冬天洗頭常踩的三個小地雷
❄️ 冬天洗頭,看似一樣的動作,卻最容易悄悄影響髮況
只要一到冬天,很多人會突然發現:
-
髮尾變乾、變卡、打結更快
-
頭皮不太油,但髮型容易塌
-
水一熱、吹太久,髮絲就更毛躁
-
洗完頭冷到不想吹,隔天頭皮悶悶的
-
就算護髮了,靜電還是一直來
其實不是你做錯什麼,
而是冬季的皮脂分泌、濕度、吹整方式
和夏天完全不同。
以下整理的是冬天最常不小心踩到的三個洗頭地雷,
也是會讓「越洗越乾」「吹越毛躁」「隔天塌」的根本原因。
🔥 一、地雷 1:水太熱(不知不覺洗掉太多油脂)
冬天自然會把水溫開得比平常更熱,
但皮膚科研究指出:
熱水會加速皮脂流失,使頭皮屏障短時間內失衡(Journal of Dermatology)
當頭皮油脂被洗掉太多時,會出現:
-
洗後緊繃、乾癢
-
髮根隔天更扁
-
毛鱗片張開 → 髮尾更乾燥
-
靜電增加
💡 冬天建議水溫:35〜38°C(微熱即可)
太燙的水只會讓髮尾越洗越乾,
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在冬天「越洗越毛」的最大原因。
🌬 二、地雷 2:吹太久(熱風吹越久,毛鱗片越張越開)
冬天吹頭髮=很容易吹過頭。
因為冷、因為急、因為怕隔天頭皮還濕。
但過度熱風其實會造成:
-
毛鱗片反覆張開,加速水分流失
-
髮絲越吹越蓬、越吹越毛
-
又乾又卡,摩擦係數上升(→ 靜電)
研究也指出:
高溫吹整會改變髮絲角蛋白結構,使乾燥感更明顯(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richology)
💡 正確方式:熱風 7 成乾 → 冷風收尾固定毛鱗片
這個小動作會明顯改善冬季的炸毛感。
🫧 三、地雷 3:冬天仍用「夏天的清潔力」去洗
很多人冬天還是維持夏天的洗法:
-
強清潔
-
兩次洗
-
快速起泡快速洗掉
-
洗完髮尾乾到像稻草
但冬天皮脂分泌量本來就下降,
清潔力過高只會讓頭皮更乾燥、更快悶、更容易塌。
台灣皮膚科醫學會也指出:
季節變化會造成皮脂分泌下滑,清潔強度需調整以避免屏障受損
💡 冬天的洗髮精選擇重點應改為:
-
清潔力溫和
-
保濕、柔順、護色
-
頭皮透氣但不緊繃
-
髮尾不乾澀、不拉扯
也就是為什麼冬天特別適合:
👉 香氛垛垛柔順護色髮浴(護色保濕 × 溫和洗感)
較溫和的基底能讓頭皮洗後保持舒服,
同時減少冬季毛躁、靜電的產生。
🌸 冬天洗頭,到底該怎麼調整才會變得好整理?
以下是最符合「台灣冬季濕度 + 生活習慣」的方式:
① 水溫:微熱就好
太熱的水會讓髮尾更乾、靜電更多。
35〜38°C 是最不影響油脂平衡的範圍。
② 洗頭次數:看頭皮,不看髮尾
冬天髮尾乾,但不代表頭皮不需要洗。
建議頻率:
-
油性頭皮:每天洗,但用溫和洗感
-
中性頭皮:1–2 天一次
-
乾性頭皮:2–3 天一次也可以
③ 吹髮:先頭皮,後髮尾
頭皮濕=容易悶、味道、隔天塌。
髮尾稍濕問題不大,但頭皮一定要吹乾。
④ 別忘記冬天「頭皮透氣」反而更重要
冬天經常:
-
戴帽子
-
圍巾摩擦
-
洗完怕冷吹很久
-
騎車悶住
-
暖氣房乾燥
頭皮通風度下降時,皮脂氧化速度會更快,
容易覺得悶、黏、隔天不蓬鬆。
✨ 冬天不是控油季,是「保持頭皮乾爽透氣」的季節。
⑤ 髮尾需要比夏天更多保濕
冬天毛鱗片比較容易張開,
洗後適度補上柔順與保濕的護髮品,
能讓吹整手感更舒服。
洗後可搭配:
-
水潤深層護髮素(鎖水)
-
免沖洗瞬效護髮精華(抗熱)
-
柔順香氛護髮噴霧(補水)
使用後能讓冬天常見的:
-
靜電
-
毛躁
-
吹整卡卡
-
髮尾不易滑順
這些狀況都變得好整理。
✨ 冬天洗頭,不是洗乾淨而已,是調整「溫度與力道」
冬天的頭髮變乾、變毛、變卡,
常常不是因為你護得不夠,
只是不知道季節變化讓「洗的方式」也要跟著調整。
當水溫不那麼熱、
當熱風不再吹太久、
當洗髮精改成溫和保濕型、
當頭皮能呼吸、髮尾能保水——
你的冬季髮況就會明顯變得穩定、好整理。
BESDDO|讓冬天洗頭,也能輕鬆不乾躁。


